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图片信息

沙湾村:弹奏美丽乡村新乐章

2020-10-21 08:10 作者:吴正凯 周胜军 通讯员 彭 艳 罗启君 来源:团结报 【字体:

  碧水蓝天,诗意村庄。 保靖县委宣传部提供

  沙湾村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西北方向38公里处,是一个土家族聚居地,辖域6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寨,310户1190余人。近年来,按照州委、州美丽湘西办的部署和要求,在后盾单位省民宗委驻村帮扶下,该村按照“抓规划,夯基础,兴产业,强基层”的脱贫思路,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华丽变身。2017年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入列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同年获评县美丽乡村示范村。

  从保靖县城出发,沿着湖南省最美生态公路——迁清公路驱车逆酉水河而上,一路“酉水百里画廊”风光伴你前行,约30分钟后,渡过百多米宽的酉水河便到了。

  沙湾村依山而建,三面环水,景色宜人。树木掩映间,错落有致的清一色土家木质民居吊脚楼、转角楼一一呈现在眼前;青石板路两旁花草摇曳,枝丫间鸟鸣啁啾;布局精美的农家庭院,古朴典雅的农家乐,宽敞气派的文化广场;清澈的河面上,小船悠悠晃、土家山歌声声脆……目之所及,处处美景皆动人。

  小景也显大美意。

  农家乐里春光流淌。

  古朴雅致的农家乐。

  富民增收强化产业美

  “要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就必须要让产业先发展起来,增加群众收入。”该村支书张光吉说。

  近年来,沙湾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项目,通过成立牛羊养殖合作社和建设油茶、油桐基地,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切实解决贫困户增收问题。

  “以前条件差,稻田少,每年就是种几亩苞谷,没有经济来源,一年四季吃两颗米的饭(少量大米调入苞谷粉),要想吃几餐大米饭都难。”已成为养殖大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贾绍刚对以前的生活刻骨铭心。现今,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扶下,他养有200多只羊、60头猪、10多头牛,早已告别了吃“两颗米”的生活,并带动6家贫困户共同致富。

  目前,该村养殖山羊已达3000只,100只以上的就有近10家,复垦提质改造油茶、油桐基地800余亩。有20多户养起了蜜蜂,100多户进行羊、牛、鸡庭院养殖,2户开办了农家乐,30多户种植通草、铁皮石斛等中药材近100亩,全村基本实现了家家有产业。

  土家族特色风情围墙。

  正在修建的沿河游步道。

  基础设施提质打造宜居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在保靖县各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组织资金,完成了通村公路硬化21公里,并争取到涉农整合资金550万元,新修通组公路5.9公里。完成了组组相通、寨寨相连的村间路入户道的硬化。并新修建了村级服务平台一栋和大型文化广场;新建通组便民码头路1条。

  “我们这山高路陡,以前去赶场买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只能走水路。我们有时一个月才会下山一次。现在好了,有了公路,车可以到家门口了,又有了新码头,好方便。” 已成了村里养殖大户的村民张菊开心地说。

  如今,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安全电,网络也实现了全覆盖,宜居的环境让村民们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乡村公路终于开通了。 沙湾村提供

  治污改厕多措并举美化环境

  沙湾村民族风情浓厚,文化遗存丰富,可谓之“土家原生态建筑博物馆”。悠悠的酉水从门前流过,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土家子孙。

  “我们村是传统古村落,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以前的旱厕不行了,落伍了,我非常赞同政府下大力搞改厕这个行动。”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铃舞代表性传承人魏品付说,他一听到改厕消息,就立马对自家的旱厕进行了改造,要做一个不拖队、不掉队的人。

  因户施策实施“厕所革命”,按照“政府引导、整村推进、示范带动、农户自建、政府奖励”的方式,引导农户实施改厕。目前全村已完成改厕200户,基本实现旱厕清零。

  该村安排了4名保洁员,分区包片对村里垃圾进行清扫,做到一天一次处理,并鼓励农户对自家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和栽花种草来美化庭院。每季度开展一次最美农家、卫生家庭评先,给予挂牌表彰。

  为了破解乱倒垃圾问题,该村依托村民公约实施门前“三包”,村间道上定点放了垃圾箱,促使村民自觉保护环境,定时、定点、分类倾倒垃圾。

  张光吉介绍,村里有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首八峒八部大王庙遗址,首八峒是土家远祖八部大王故里,被誉为酉水文化中心,是土家古老的宗教圣地。今后,将借助当地厚重的土家族文化和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兴办特色餐饮、民宿、观光农业等,开辟一条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