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好政策好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2019-01-12 09:49 作者: 来源: 【字体:
  
  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凤凰县菖蒲塘村脱贫攻坚的通讯报道,我州群众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认真阅读新闻,反响强烈。
  “《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展示了菖蒲塘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到村视察的重要指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精神面貌,读来既震撼又亲切!”曾担任菖蒲塘村党委副书记,现为花垣县双龙镇党委副书记、十八洞党支部书记的申宸激动地对记者说。在申宸看来,报道的鲜活事例,他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菖蒲塘村能有今天,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靠的是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下一步他将把自己在菖蒲塘村的工作经验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为推进双龙镇脱贫攻坚、为振兴十八洞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该报道给菖蒲塘人提振精神的同时,也让我们村支两委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菖蒲塘村主任滕建平说,以后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创新,让菖蒲塘村乡风民风更好、人居环境更美、文化生活更富,咬定目标使劲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全村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心里甜甜的!”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队长雷志平说,她连续看了三遍该报道,并把该报道转发自己微信朋友圈,与同村父老乡亲分享喜悦。她说,人民日报社记者深入实际,报道文风朴实、亲切自然,反映出菖蒲塘群众的心声,非常受鼓舞。“去年,我家靠种水果和自己的嫁接技术,收入增加了不少;今年准备把家里的二层小楼变成三层楼房。”雷志平笑着合不拢嘴。
  “看了报道心情十分激动!‘女子嫁接队’是我们全村的骄傲。”该村妇联主席、文计卫教专干田慧说,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集中全民的智慧,发挥包括妇女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今后将组织更多的妇女学习科学技术,为全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看了报道后,我信心倍增,好好干,有奔头!”今年30岁的向黎黎是菖蒲塘村电商的带头人,最近正忙着在网上出售红心猕猴桃种苗。她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来菖蒲塘村之后,村里的柚子、猕猴桃等水果供不应求,苗木生意更加红火了。“这次《人民日报》不仅报道了村里的水果产业发展情况,还报道了全村农旅结合新路,今后我将搭乘乡村旅游快车,和村里更多的年轻人一起,通过电商平台让乡亲们再添致富新路。”向黎黎信心满满地说。
  凤凰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该县禾库镇禾库社区扶贫干部王浩铭仔细阅读该报道后说,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人才引导的积极作用,以引导扶植壮大精准适宜的产业为中心,从根本上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菖蒲塘是湖南乃至全国广大农村从脱贫小康迈步乡村振兴的“样本”,探索出农产、农旅一体化的路子。特别是对于产业空白村,党组织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把人才带上主要工作的路上来,带上一批,影响一片,发动一村,形成人人搞产业、个个创幸福的生动局面。
  勤劳肯干 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1月10日,一条《人民日报》关于凤凰县菖蒲塘脱贫致富的新闻报道,刷爆了李有为的朋友圈。李有为是湘西三棒鼓艺术团团长、三棒鼓州级传承人。
  李有为说,他经常到州内八县市及经开区“送戏下乡”,对于扶贫工作,他“唱得比说得多”。李有为平时也爱好读书看报,“我们的三棒鼓艺术团,在全州流动表演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变化大,尤其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确实是给湘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湘西人也感到非常的自豪,在这么好的政策下,老百姓的腰板硬了,腰包鼓了。只要我们自己勤奋肯干,不偷懒,生活只会越来越好。这篇报道里面说,老百姓能通过一项产业年收入过万元,这证明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去做,因地制宜精准脱贫,走对了路子。我希望有机会能走进凤凰菖蒲塘村,把党好的政策通过三棒鼓艺术表演的形式到群众中间去广泛宣传,为老百姓送去一份精神食粮。”
  湘西长行村镇银行芙蓉镇支行行长包红容在看了新闻报道后,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对于脱贫工作深有感触,这些年来,我州精准扶贫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通过产业扶贫,拓宽了村民脱贫渠道。湘西长行村镇银行一直努力践行“立足湘西、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居民”的经营理念,在脱贫工作中主动承担,积极作为,先后在村镇建立金融扶贫工作站等便民服务中心,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比如在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设立了金融网点,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办理金融业务成为现实。同时,针对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业合作社等组织发放扶贫贷款,进一步解决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更是帮助了各个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为民创收。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湘西人民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湘西联通公司的肖运勇在看到报道后,告诉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在我州有了生动的实践,十八洞村、菖蒲塘村就是很好的“湘西样本”。他们不等不靠,在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现在这两个村不仅脱了贫,而且已经迈上乡村振兴和小康的道路。这也是勤劳勇敢的湘西人们决战贫困的真实写照。
  凤凰廖家桥镇漾水坨村的舒继香说,菖蒲塘村的变化不仅是自身的变化,它带动了周边村寨的发展。我们跟在菖蒲塘后面学经验,他们发展电子商务,做品牌,我们就跟着做。第一年在微信朋友圈卖猕猴桃,自己家种的猕猴桃销量就特别好。第二年,除了帮自己家卖,还帮亲戚解决了销量问题。到了2018年,猕猴桃供不应求,订单量超过了3万斤。我们是菖蒲塘经验的获益者,央媒对于菖蒲塘村脱贫成就的肯定,作为凤凰人我们非常高兴,2019年我们更有冲劲了!
  打通产业到户精准扶贫路 
  ”看到1月10日《人民日报》的通讯报道,很振奋,生动地反映了我州精准扶贫的成就,生动地反映了我州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良好精神面貌。”州扶贫办干部杨代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湖南凤凰县菖蒲塘村——硕果满枝销路广 农旅结合有奔头》的新闻,在我州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他说,简单地给钱给物只能“救急解渴”,产业扶贫才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全力推进产业扶贫行动,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打通产业到户精准扶贫路,让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宽起来,产业规模大起来,新型经营主体强起来,利益联结机制建起来,扶贫产业壮起来。
  永顺县环保局的邓超说,扶贫也要扶志、扶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菖蒲塘村提供了很好的”样本“。近年来,菖蒲塘村主动转型,及时号准市场脉搏,通过农旅结合,发展产业,依靠内生动力的增强和发展能力的提高,脱了贫,过上了幸福生活。
  古丈县委办的杨贞凤说,作为古丈人看到这篇报道,同样精神振奋,打心底里佩服这种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为全州脱贫攻坚提供生动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好做法,把好方法推广到古丈县,让古丈县也早日脱贫摘帽。永顺县委办的杨卉说,作为奋战在永顺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看到扶贫成果被央媒报道,是对我州扶贫成就的肯定,非常感动,非常振奋人心,为菖蒲塘村点赞。

  花垣县双龙镇补毫村第一支书向水生说,看了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凤凰县菖蒲塘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经验,对于补毫村脱贫攻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村民要致富,村里必须要发展主导产业,要因地制宜,选好适合本村土壤、气候、海拔等条件的产业,形成规模走向市场。菖蒲塘村发展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扶贫工作队准备带领村支两委和致富带头人去菖蒲塘村实地去学习,回来发展适合我们村的产业。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