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一针一线皆传奇——湘西苗绣题材电影《嫁衣》屡获大奖背后的文化传承密码

2019-06-19 08:01 作者: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嫁衣》宣传海报。

  电影《嫁衣》中跨越60年的嫁衣。

  绣在嫁衣上的图案。

  记者与《嫁衣》主创人之一龙文玉(左一)和主角吴爱仙(中)在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映活动现场合影。

  第十六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嫁衣》获得电影服饰秀板块“最佳服饰(装)设计奖”的奖牌。

  第十六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嫁衣》获得的奖杯。
  文 哥 麻湘连
  以湘西苗绣为依托展开故事情节的影片《嫁衣》,自2017年公映以来,已捧回电影界国际、国内多个大奖。
  《嫁衣》由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影视创作策划中心共同出品,由彭景泉导演。这是一部以展示湘西苗族发展史、探索苗族文化内涵为主题的民族题材电影。
  影片通过苗绣研究者托玛斯深入山江苗寨寻找苗族珍贵手绣的故事,反映苗族传习所两代绣女传承苗绣传统工艺及其爱恨情仇的多彩生活,时间跨越60年,剧情跌宕起伏。
  《嫁衣》是我州在民族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体现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
  “三个唯一”闪耀全国非遗影像展
  6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旅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主办的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其中的非遗影像展映活动成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最为靓丽的风景之一。我州民族文化题材电影《嫁衣》作为特邀展映片,得到了全国各路媒体的广泛关注。
  此次遗产日活动,立足“中国实践”,突出“非遗影像”。开幕式上,组委会负责人倾情推介,展映后专家们客观评述,众口铄金,“三个唯一”使《嫁衣》绽放异彩,即:自全国非遗影像展举办以来,它是唯一被特邀放映的反映非遗内容的故事片;它是唯一一部既邀主创人又邀主演代表参加展映和高峰论坛的影片;它是唯一获得多个奖项的好影片。《嫁衣》先后斩获第十四届(2017加拿大温哥华)“金枫叶”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2017国家文化部精品工程奖、文化部共享工程优秀剧情影片,第十届(2018美国好莱坞)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影片提名奖,第四届(2018福州)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6月7日,象山影视城6号厅,《嫁衣》放映互动现场,主持人隆重推介了影片主创人之一——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馆长龙文玉先生和女主角代表吴爱仙女士。这对饱经沧桑、目光睿智、精神矍铄的老人,在解答专家提问、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嫁衣》题材好、创意好、场景好、演得好”。两位老人兴致高涨。尽管已是80高龄,但谈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文化传承的责任时,态度坚毅,面容上显现出执着的表情。
  “《嫁衣》制片人与女主角在活动现场”“女主角就在我们身边”“快来参加合影留念”……这些网上定格的精美剧照、抢眼而又“激情”的新闻标题,洒下的是一片真情,留住的是几份敬仰。
  苗族服饰夺目世界民族电影节
  今年5月的一天,一个沉甸甸的奖杯、一块厚重且全是英文的奖牌,从大洋彼岸的美国“飞”到了《嫁衣》制片人麻美垠手中。与杯牌合影、发朋友圈成为她的“主动修为”。
  原来,在4月7日美国洛杉矶最南边的帕洛斯半岛结束的第十六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嫁衣》获得“最佳服饰(装)设计奖”。这是《嫁衣》继2017、2018年捧回各类奖项以来所获得的国际最高奖项。
  世界民族电影节是奥斯卡联盟和国际电影节联盟唯一一个以民族电影为主题的国际电影节,被业内人士称为“民族电影的奥斯卡”,奥斯卡评委组赞誉为“真正的多元文化电影节,是对奥斯卡缺乏的多元文化的补充”,也被美国主流媒体评为“北美十大不得不参加的电影节”。
  《嫁衣》自2015年3月开始筹备,2016年9月开始拍摄,2017年杀青。麻美垠伴随《嫁衣》的“孕育”和“降生”,个中滋味谁人知?
  《嫁衣》用现代的光影技术立体地展示苗绣久远而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电影中的人物,除了男一号托玛斯是美国友人外,其他男女演员全是山江苗族传习所的工作人员及苗寨干部群众。电影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凤凰山江苗族地区拍摄,电影歌曲和语言用苗、汉、英三种语言同声传导。通过层层角逐,最终赢获本届电影节“最佳服饰设计奖”。
  影片获奖,靠的是什么?对此,龙文玉坦言:“我们靠的是默默坚守在一线挖掘、传承民族文化的人,靠的是民族文化的软实力,靠的是苗族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这些都撩动了评委们的神经。”
  奖项为《嫁衣》带来了耀眼的荣誉;而《嫁衣》则通过世界民族电影节这个平台,为湘西与世界、为苗族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搭建了一座桥梁。
  光华背后的苗族文化传承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突出弘扬、传承的主旋律不松劲。
  如何化解《嫁衣》剧情中的冷战遗恨,加大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力度,采访时,龙文玉先生说:“《嫁衣》获此殊荣,证明我们没有半点理由忽视我们的民族服饰以及在服饰系统中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密码。”
  龙文玉和他的团队正在把产品做成产业,促使苗族传统手艺“走向世界”:如建立传习人网络,他主持的山江苗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及附近苗区正在成为“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见2012年10月《中华手工》杂志);又如创立苗绣品牌,实现苗绣的集约化发展,以村寨为单位,以同种技艺为重点,从事一技一组、一寨一品的传习生产活动……这些有力的举措扩大了苗族手工艺对外的影响力,并且把苗绣产品转化为产业,把苗族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这一设想中,传承人成为骨干队伍。他们在现有的传承基地中,培育钟情于此、情爱于斯的年轻人。在传习手工技艺的过程中,既紧抓技艺的传承,又提升技艺的价值。同时开拓文创领域,打造苗族文化精品。这一举措突出地体现在:讲好湘西故事,把苗族人民的爱恨情仇和精湛技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传承人的传奇故事和苗族刺绣的艺术魅力,既提高她们的技艺水平,又提高其生活水准;打造苗族文化精品。用“传承精英+传习活动+传播文化”的模式产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精品。山江非遗传习所打造的《苗寨故事》歌舞剧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该剧全场先后有118位本地艺人倾情演绎7个区域的8种苗歌唱腔,展示17款1576套苗族服饰,反映27种苗乡习俗,向世界全面展示了苗族的独特生活、工艺精品和灿烂文化。
  的确,《嫁衣》是电影,是故事片,又是一幅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瑰丽画卷,还是龙文玉等有想法有筹谋有行动的民族民间文艺传承者们的实践途径。
  一袭《嫁衣》,斑斓苗绣,满目缤纷,缠绕的是人生之梦,升华的是生活之美。期望湘西出现更多的文化热爱者和传承者,期望湘西能打造更多更优质的文创产品,让湘西之美源远流长,让湘西之魅力迸射更耀眼夺目的光芒。
  (本稿配图由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提供)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