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鏖战贫困——泸溪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01-22 09:24 作者:文/ 孙云合 向晓玲 姚俊锋 张言文 图/ 泸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团结报 【字体:

  美丽新农村浦市镇五果溜村。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调研椪柑产业发展情况。

  泸溪县委副书记、县长向恒林调研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农民把幸福写在了脸上。


  泸溪县八大产业之一兴隆场“玻璃椒”丰收场景。

  扶贫先扶智,教育先保障。

  开展东西部协作,拓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空间。

  泸溪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总人口32万人,有贫困村93个,有贫困人口16428户6484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25.8%。一直以来,泸溪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牢记总书记对湖南、对湘西州精准扶贫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用精准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2019年,全县有21个贫困村实现出列,2954户1023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为降至0.61%,预计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96元,同比增长10%。

  健全工作机制,狠抓部署落实

  推行“一周一统筹”工作机制。实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下再设驻“五组两办”,每个组(办)均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实行“一周一统筹”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行单位“1+2”驻村扶贫和干部“1+5”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全县7129名干部职工对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了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

  推行“一月一协调”工作机制。将全县11个乡镇分成11个战区,每个战区指挥部由一名联乡县级领导任指挥长,建立战区月例会制度,落实驻村帮扶一月一走访、问题一月一清零、情况一月一报告“三个一”工作要求,实现了脱贫攻坚问题“三清零”,即以户问题清零、以村问题清零、以事问题清零。

  推行“每年一评比”工作机制。健全了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和纪律约束“四项制度”,切实抓实作风建设,不断提升了驻村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效。同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五个文明”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施专项考核,考核注重向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对考核工作的先进村和先进工作队分别给予1万元的奖励。

  深入开展“三走访”工作机制。2019年,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展“三走访”活动,对全县93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帮助贫困村、困难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问题。譬如,县委书记杜晓勇帮助浦市镇黑竹坳村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惠及群众1013人;县委副书记、县长向恒林帮助达岚镇麻坪村解决了一、二组通组公路问题,新修通组公路851米,惠及群众540人。

  加强项目建设,夯实脱贫基础

  实施农村公路、饮水建设工程。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49.19公里,其中,2019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05公里,已实现所有贫困村通村公路全部通畅,所有25户100人以上自然寨通组公路全部通达,解决了群众行路问题。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解决了28.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019解决了4106名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实施农村电网、通讯设施改造工程。投入2.03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对贫困村、贫困群众全覆盖,解决了群众用电问题;投入2.23亿元,实施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工程,实现了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光纤通达率达100%,解决了群众通讯问题。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依托工业集中区、旅游景区,建成了泸溪县省级高新区集中安置点、浦市古镇旅游景区集中安置点、洗溪镇梁家潭乡村游景区集中安置点,2018年已全面完成省定“十三五”期间1702户662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019年全面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和后扶工作,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4年以来,全县完成“四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8359户,其中,2019年完成贫困群众危房改造402户,全面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此外,通过加大扶贫资金整合管理力度,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扶贫援助资金、县本级扶贫资金6.43亿元,用于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就业等各项工作,全县实现了147个村(社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

  狠抓产业发展,推动稳定脱贫

  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2019年共投入资金1.77亿元,打造了一批椪柑、油茶、中药材、铁骨猪、玻璃椒、葡萄、生姜、桑蚕等特色产业示范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初具规模。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完善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比重达到64.5%,“合作社+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覆盖率达到100%。如喜农公司直接帮扶兴隆场镇上广村、密灯村贫困群众425人,种植辣椒425亩,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浦市镇麻溪口村通过股份合作模式发展杜仲500亩、迷迭香500亩,带动了全村150户599名贫困群众脱贫。“泸溪椪柑”“浦市铁骨猪”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县被评为中国优质椪柑基地重点县、中国椪柑之乡。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了洗溪镇芭蕉坪、达岚镇岩门古堡寨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浦市镇马王溪村推行股份合作模式,村民踊跃入股,吸纳股金1000万元,组建七彩生态旅游公司,发展七彩花果园乡村旅游,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州委书记叶红专赞为“湘西第一村”;武溪镇狮子山葡萄沟打造集生态采摘、特色餐饮、精品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种植葡萄6500亩,带动周边2100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被评为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目前全县93个贫困村均完成了光伏产业项目建设,发电规模达13.2兆瓦,每个贫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抓实教育扶贫,创新健康扶贫

  突出标准化,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含职业中学)15年教育免除学费政策,并给予生活补助,2019年,发放教育帮扶资金2872.2万元,惠及贫困学生28528人次,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突出精准化,推动帮扶工作开展。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全面实施“三联三帮”,城乡学校结成帮扶对子125个,2300多名教师积极参与,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了教师与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全县有2623名教师与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开展“五帮”活动;建立爱心之家66个,使留守儿童身有人护、心有人爱、学有人教、难有人帮。

  突出均衡化,优化城乡师资配置。推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惠及全县2100名教师。

  突出高效化,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泸溪县职业中学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对接力度,与深圳华星光电公司等50余家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了“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入校即入职”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近三年,先后向各类企业输送毕业生2000多人,毕业生人平月工资达4000元以上,最高年薪达20万元以上。

  突出一体化,创新健康扶贫模式。创新“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推进了城乡医疗“一体化”发展,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进行了建设或提质改造,实现合格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特惠保、大病救助覆盖率均达100%;推行贫困群众患者“先诊疗、后付费”、住院费用报账“一站式”服务机制,贫困群众住院费用报销达到85%以上,2019年救助贫困群众23329人次;开展贫困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达100%;建立贫困群众慢性病救助机制,对31种慢性病患者进行救助,2019年已救助4563名贫困群众慢性病患者,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愿望。

  实施“四轮驱动”,发展劳务经济

  实施政策促动。切实实行标准厂房租赁制度;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按照每名贫困群众每年1500元的标准,对企业进行岗位补贴,并按企业为贫困劳动力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对企业予以补贴(个人应缴部分除外),连续补贴三年,推动了“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深入开展。目前,泸溪省级高新区的企业老板有70%属于泸溪籍返乡创业成功人士。

  实施能人带动。开展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推进“十百千工程”,即培育10个合作社、100名创业能人,带动1000名贫困群众就业。2019年,通过创新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2550人。

  实施培训推动。大力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工程;积极开展校企对接培训,实施“订单式”“点单式”培训;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打造了4个劳务合作基地,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外输转移就业。2019年,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13人。

  实施帮扶拉动。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引导和帮扶贫困群众转移就业,2019年完成了243人的转移就业任务;建成“扶贫车间”13个,吸纳了185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农村公益性岗位2473个,引导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全县有9.1万人外出打工,劳务经济收入达到44.2亿元,该县被评为全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县。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