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改革春潮涌 奋进正当时

2021-04-08 08:43 作者:宋建昕 来源:团结报 【字体:

  改革春潮涌 奋进正当时

  ——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州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发展关头,改革者胜。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号角,我州应声而动,顺势而为,与中央同频共振,同心共向,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红利加快释放,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湘西州全面深化改革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破冰前行,唱响了一曲曲愈发铿锵的奋进之歌,为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注入澎湃动力。

  夯基垒台、掌舵对标,全面深化改革厚积成势

  2014年,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州委书记叶红专向全州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令:“要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准确、有序、协调推进相关改革,向改革开放要活力、要红利,绝不能让湘西州输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起跑线上。”

  突出“一把手”抓改革,州委书记、州长亲自抓改革,州委常委会坚持第一时间研究调度重点改革事项;各县市委书记主动担起“四个亲自”改革责任,坚持把改革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全州逐渐形成了“州委书记抓县市委书记、州长抓县市长”的改革工作格局,确保改革工作不掉队、不走偏、不跑调,改革绩效考评连续多年位列全省改革第一方阵。

  突出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州委相继出台文件,明确了改革的组织机构、职能职责、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201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州全面深化改革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将综合办公、台账报送、进度监测、信息推送、资源共享等日常80%的工作交由信息平台处理,实现改革办、专项小组纵横对接、州、县市两级上下连通、信息共享。建立基层改革创新调研联系点制度,鼓励基层改革创新、汲取群众智慧,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改革决策的全过程,提高科学化决策水平。严格考核奖惩,设置改革创新奖,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微创新改革案例评选,总结推介了一大批典型案例,创出了“微创新改革湘西品牌”,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等5个改革案例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

  突出打通改革 “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督察在改革中打通关节、疏通堵点、追效问责的作用,在全省率先建立改革督察专员制度,选聘了6名改革督察专员,开展各类改革督察30余次,确保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创新推出提示函、督办函制度,直接发送给县市委书记和州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临近完成时限的任务提醒告知,对推进不力的部门、县市督办整改,确保改一项成一项。

  勇涉险滩、敢破藩篱,重点领域改革破冰前行

  我州踏准转型升级发展的鼓点,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坚持多点精准聚焦、深度用力,一大批体制性、机制性难题相继破解,一大波改革动力、创新活力竞相涌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有效推进。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煤炭企业由原来14家减少到1家,29家烟花爆竹企业全部退出,关闭危险化学品企业5家,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60%以上。牢牢扭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不放松,全州矿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白酒业回归良性快速发展轨道,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以“两茶两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加快提质发展,“一矿独大”的产业发展格局得到根本改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动能不断增强。

  推进“放管服”改革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州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精简44%,县市精简近40%,完成全州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要素梳理和优化,实现办理时限、流程、材料等“八统一”。出台《湘西自治州“优化大环境”行动方案》,实施审批提质增效、惠企降成本、法治护航发展、政企守信践诺、服务大提升、作风整治等六项行动,明确57条具体措施,启动实施第三方机构对各部门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建立“项目警官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常态化服务,真正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深化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改革,整合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全州合一”的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医用器械耗材采购等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统一、透明、规范交易。

  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成效明显,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州各类市场主体从2015年底的8.1万户发展到14.5万户,注册资本从580.6亿元增加到2059.65亿元,带动就业26.35万人,增速创历史新高。全州“四上企业”总数突破700家,5家企业认定为省“小巨人”企业,成聪软件、金天铝业、湘泉药业、金昊新材、新中合等5家企业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交易。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建立应急资金平台、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优化金融服务等方式,打好政策“组合拳”,落实各类支持资金突破12亿元,为企业贷款439亿元,有效为企业减压解困。

  朝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思想深入人心,改革之力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千项改革举措在湘西落地扎根,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一些重大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样板”。

  永葆初心、润物无声,改革更具“幸福感”“获得感”

  “尽早摆脱贫困”“让蓝天白云更多一些”“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7年来,我州对照改革获得感“清单”,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便民惠民举措密集出台,给群众带来沉甸甸的收获。

  创新推进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增进百姓福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对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指示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把扶贫工作工程化、项目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全州1200个贫困村对口扶持全覆盖,全州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65.7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至0.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29元增加到10046元,花垣县“十八洞精准扶贫模式”形成了特色,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宣传推介。

  医疗体制改革让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州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与福建三明市签订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协议,从根本上解决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药品目录由3800多个减少到2400个品规,药价平均降幅达33.7%,二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平均降幅为16.5%,参保对象个人自付比例平均下降5个百分点,全州减少患者用药支出3.8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农村低保对象、大病患者、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四类患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医院减免、财政兜底后实际报销比例达85%以上,特困患者全额报销。

  教育综合改革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全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60多亿元,惠及贫困学生80多万人次,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子女资助全覆盖、49个深度贫困乡镇102个村级教学点公办教师执教全覆盖,18万名学生改善了营养膳食,努力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累计投入62亿元,新建和扩建学校82所,新增学位7.1万个,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建设了一批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在全省率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各族群众有了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泸溪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做法成效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全省推广,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大会在我州召开。

  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破除千年陈习坚冰。2016年以来,州委、州政府突出以殡葬改革为抓手,着力破解影响千年旧观念、旧习俗,县市相继出台加快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州8县市城区实现殡葬实施全覆盖,集中治丧率达到100%,火化率达到87.5%,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40.3%,全州上下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生态文化体制改革带给群众最直接的民生幸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凤凰县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创新非遗活态传承机制,全面进行传承人抢救性保护,在全国率先将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度补助分别增加到4.8万元、2.4万元、1.2万元,让非遗真正活起来。抓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第一个整体通过省验收。大力实施“绿色湘西”工程,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生态效益总价值位居全省各市州之首。突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极大改变,美丽湘西建设深得人心,湘西州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求索基层治理“湘西模式”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我州始终注重激发基层创造力,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探索实施了系列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互助五兴”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花垣县十八洞村,以“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为主题的“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正影响着村里的每一人、每一天。通过探索实践“互助五兴”,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显著增强,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作用发挥明显,村级治理规范有序,十八洞村贫困发生率由56.8%下降到0,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度由68%上升到98%,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州已组建互助小组10万个,成立积分超市806个,50万户农村群众参与互助,农户参与覆盖面超过95%,农村基层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进小区”促进了城市社区治理升级。小区作为城市最小单元,成为基层治理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而现有的社区,无论从组织架构、工作模式还是人力物力,都较难满足人口众多、素质不一、需求多元的小区治理现况。吉首市在城市全面推行“微改造”进小区、物业进小区、党建进小区、网格进小区、文明创建进小区等“五进小区”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建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实行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员干部兼职委员制,构建了共建共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湘西为民微信群”打通了“互联网+监督+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平台,是州委组织部与州纪委监委为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监督干部履职作为、源头防范信访问题的一项创新举措,微信群以扶贫政策落实和惠农资金安全使用为监督重点,把党员发展、低保评定等29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其决议结果在微信群里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发现、收集、研判、分流、处置、回访的链条式处理流程,及时发现、收集群众的诉求问题,并实行限时办理,已成为全州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等管理的主要平台。目前,全州1817个行政村建立了1856个村级微信群,入群人数45万多人,辐射农村人口150多万人,实现了哪里有群众,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统筹推进司法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纪律体制和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法治湘西和平安湘西建设,深入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州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实施五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管理,统筹整合考评项目,强化分级分类别、全员全过程管理,严格实行考评结果“三挂钩”,减轻了基层迎考迎评负担,调动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有力推动了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理顺乡镇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行乡镇行政综合执法,理顺乡镇站所管理体制,加快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村干部待遇大幅提高,基层工作运转经费得到保障,乡镇村有责理事、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展望“十四五”,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全州上下定当踏着新时代的铿锵鼓点,激荡“奋然为之”的精气神,加强战略研判,既谋划战略性改革,也推动战役性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步一个脚印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充分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和最大红利,为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