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州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09-06 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4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州长    叶红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极具挑战、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非法集资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的发展思路,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69亿元,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44.3亿元、107.6亿元、117.1亿元,分别增长4.9%、11.6%和12.6%;财政总收入26.2亿元,增长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3亿元,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8亿元,增长4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亿元,增长18.3%;招商引资总额56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8元,分别增长10.5%和11%;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1%;人口自然增长率8.3%。;城镇登记失业率4.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抢抓国家扩内需的政策机遇,争取和开工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国家扩内需项目996个,91个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吉茶、吉怀、张花3条高速和龙永、迁河、下沱等9条骨干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凤大高速、泸溪千吨级码头开工建设,县乡公路改造完成路基391公里、路面397公里,吉恩高速进入省建设规划,黔张常铁路通过预可研审查,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前期工作有新进展。永顺高家坝防洪水库建成,治理病险水库28座,新扩建2个220千伏和13个110千伏输变电站,完成248个村农网改造。吉首、保靖、古丈城市污水处理和永顺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基本完工,永顺、泸溪、花垣、龙山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正抓紧实施,投资20亿元的中铁置业?世纪山水项目启动建设,全州城镇化率达35.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9.9%,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76.6亿元,增长9.7%。湘酒鬼等一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较好,5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新增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南著名商标和11个湖南名牌产品。2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52个湘西地区开发产业项目、6个省“双百”工程、10个省“四千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7.1亿元,增长43.9%。启动了“五个百亿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锰锌企业战略整合,钒矿资源开发有序推进。湘西(广州)工业园挂牌运作,部分产业转移项目正式入园,吉凤、吉首、永顺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其他工业园区建设有新进展。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4%,锰锌污染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矿山整治整合取得新成效。

  (三)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总产达87.3万吨,创历史新高。完成椪柑品改低改20万亩,统一配置各类选果机652台,与北京、上海等50多家客商签订购销合同74万吨,椪柑销售价格明显提高。烟叶新区开发和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扎实推进,烟叶总产、单产、单价均创历史新高,实现烟叶产量70万担,烟农户平收入2.1万元。新发展规模养殖大户930户,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新增35家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6个农产品获国家“三品”认证。327个“整村推进”村、108个第一支部书记驻点村扶贫开发和中高海拔地区产业开发、村级集体经济窗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减少低收入人口5万人,16万库区移民享受了后扶政策。通村水泥路完成路基842公里、路面860公里,村间道路硬化1069公里。酉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展顺利,新解决农村19.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2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两条风景线“八百里绿色行动”造林4万亩、重点工程造林15.6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53.7万亩,新建沼气池1.2万口。

  (四)旅游商贸发展势头强劲。接待游客10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7亿元,分别增长24.4%和31.8%。凤凰景区扩容提质工程加快推进,芙蓉镇景点圈资源整合和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乾州古城“湘西坊”创业园建设全面启动,里耶古城保护工程进展顺利。吉首峒河获批国家湿地公园,龙山乌龙山获批国家地质公园,古丈高望界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成功举办了南方长城中韩围棋巅峰对决、湘鄂渝黔边区首届民族民间旅游商品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首届湘西州民族特色餐饮大赛、中国湖南(花垣)苗文化节等促销活动,“神秘湘西”品牌进一步提升。旅游业促进了商贸物流、住宿餐饮、邮政通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增长。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82万台(件),销售汽车、摩托车1.43万辆,农民获得国家补贴2595万元。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推进。成品油税费改革基本完成,交通公路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平稳推进,确权发证工作正抓紧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启动。纳税人评议职能部门行风活动深入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推进。全州国企改制面达84.8%,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支持企业上市工作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推行,税收征管力度加大,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300.6亿元和127.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和18.9%。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有新成效,对外合作明显加强,与中钢、中铁、中冶等央企合作进展顺利,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签订的产业转移项目正抓紧落实。外贸出口趋向多元化,白酒和叉尾鮰、茶叶等农产品出口有新起色,锰锌等主导产品出口逐步好转。

  (六)民生事业建设有新成效。民生投入力度加大,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1亿元,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38.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5.4%。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18.5万人。新增“五项保险”参保人数16.8万人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8.3万人,龙山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19.1万人享受城乡低保,资助贫困学生38万人次,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2887户、农村危房改造6064户、库区避险搬迁341户。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厅州会商制度,与1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启动实施州校合作项目103个。完成68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1896套农村教师公转住房建设,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迁入新址,湘西经济贸易学校实现整合。州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和部分县市人民医院业务用房建设进展顺利,完成23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一批合格村卫生室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2%,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有新发展。第11届全运会上湘西籍运动员夺得2金2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工程扎实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不断加强,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民族、人事、宗教、广电、统计、气象、水文、人防、残联、档案、修志、外事、侨务、对台、老龄、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全年共办理州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41件、州政协委员提案242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8.5%。注重加强行政、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行政程序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清理规范了行政许可项目,减少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推行了政务公开人进、事进、权进“三进”工作。处置非法集资后续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先行查处的19家涉案企业债务处置工作全面启动,一批涉案资产进行了公开挂牌处置,面上30家涉案企业集资款清退工作有序进行。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进京赴省上访人数明显减少。依法严厉打击涉枪涉黑涉恶和“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公众安全感提升。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加大,全面实施了尾矿库治理,加强了道路交通、消防等隐患整治,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5%,降幅居全省第一。物价、工商、税务、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得到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整治互联网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果。

  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国防建设、军民共建、扶贫攻坚、抗灾抢险、维护稳定、支持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省直各部门和兄弟市帮助扶持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州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发展方式亟需转变;金融危机对我州矿产业冲击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大幅下滑,增值税等主体税收减少,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没有完成预期目标;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金融生态环境不够宽松,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就业和扶贫攻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较弱,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信访维稳和处置非法集资后续工作任务重,安全生产特别是矿山监管和尾矿库治理任务艰巨;行政效能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环境需要继续优化。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形势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总体来看,今年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形势预期好于去年。国际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回升向好,市场信心增强,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我省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和“弯道超车”新思维以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矿产品价格的回升、新一轮投资高峰期的来临、旅游产业的崛起、基础设施的改善、非法集资的处置,我州经济将步入快速复苏、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我们也面临各种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我州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增长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因此,必须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形势,增强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形成共克时艰、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富民强州进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跨越、富民强州”,按照“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加大投资、扩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坚持把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坚持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整合、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惠民生”的工作基调,把握好四个着力点:

  一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进一步强化经济靠项目支撑、工作靠项目推动的意识,抢抓国家扩内需促转变保增长的重大政策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大争资上项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强化投资拉动效应,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坚持以转变方式为重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创新发展方式,突出资源整合、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增长目标相协调,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发展上水平、有后劲、可持续。

  三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根本要务,建立健全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让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四是坚持以自身建设为保障,构建人民满意政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健全行政责任体系,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监督,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着力构建人民满意政府。

  三、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抢抓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大争资上项力度,突出抓好9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一是突出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吉茶、吉怀、张花、凤大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设,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吉恩高速公路,推进泸溪千吨级深水码头建设,配合抓好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做好焦柳铁路石门至怀化段扩能改造、吉首至恩施铁路、秀山经吉首至益阳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龙永、迁河、下沱公路路基工程,抓好省计划内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积极争取省里支持,实施县乡公路改造和农村通达通畅工程,继续抓好村间道路硬化,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确保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5亿元,力争50亿元。二是突出水利能源建设。完成22座病险水库治理,新解决农村1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继续抓好亚行贷款城市防洪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工程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启动吉首大兴水库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完成花垣竹篙滩电站一期主体工程,新建1个220千伏和改扩建7个110千伏输变电站,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做好永顺羊峰山和龙山八面山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三是突出信息工程建设。抓好移动通讯、互联网、电信等工程建设,实现移动通讯覆盖所有行政村,开通500个村电信、广播、电视、宽带“四线合一”,继续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和内网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连接州直部门、县市政府的网络信息平台。四是突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限时制、质量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在项目审批、资金筹措、征地拆迁、施工组织等方面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二)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一是争取上级投资。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谋划、储备、争取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继续安排1000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强与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更大支持,确保我州上级投资有较大增长。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加大信贷投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指导,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银企合作,为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健全担保体系,搞好担保公司经营运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引导企业投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投入,扶持有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或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四是抓好招商引资。深入推进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强与央企、省企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采取并购重组、股权产权转让、合作开发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扩大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积极引进州外资金和项目,进一步提高利用州外资金水平。

  (三)着力扩大城乡消费。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企业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及抚恤标准,增加城乡低保补助,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救济解困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购买力。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增强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连锁经营企业的销售活力。积极发展居民服务业,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民族特色餐饮业,扩大和提升餐饮消费。进一步拓展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通信服务等新兴消费领域,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培育汽车等消费热点。继续做好家电、摩托车、汽车下乡等工作,促进城乡消费。三是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扩农家店300个,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销售窗口建设,改造提升10个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开工建设湘西农产品交易中心,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继续加强国省道特别是旅游干线“马路市场”整治,改善市场运营环境。抓好市场价格和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市场欺诈行为。

  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在整合、调整、转变中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资源整合、行业优化和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升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

  (一)加快工业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地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州的第一推动力,继续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力争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和15%以上。一是提升主导产业。加快实施“五个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整合,促进优质资本、战略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推动传统产业做精、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突出抓好锰锌整合,加强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入,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重点扶持三立集团、东方锰业、金旭公司等优势企业发展,力争今年花垣、吉首锰锌整合率先突破,泸溪、保靖等县整体跟进。科学有序开发钒矿资源,已获得准入资格的尽快开工建设,坚决防止已关闭土法炼钒反弹。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和矿源引进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逐步把我州建设成为以锰锌钒为主的新材料基地。加快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扶持湘酒鬼、鹤盛原烟、湘泉制药、老爹公司和边城醋业等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中医药集团开发生物医药产业。继续跟踪多晶硅项目,培育发展光伏产业。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启动100个投资500万元、3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继续抓好52个湘西地区开发产业项目和省“双百”工程、“四千工程”、“小巨人”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技改投资40亿元。积极组建州锰锌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州校合作项目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发展。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重点抓好2家省“百家企业”、30家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加强省第一轮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五年节能减排考核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进社会节能,推广使用节能照明灯具25万只。四是搞好配套服务。完善吉凤、吉首、永顺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6县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力争泸溪、花垣和保靖3县工业园区列入省级工业园区,重点推进吉凤经济开发区矿产品精深加工园、花垣三立百亿产业园和泸溪金旭工业园建设。以打造“百亿”园区为目标,加快湘西(广州)工业园建设,抓好与广药集团、广州虎头电池公司等合作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在大项目引进上有新突破。加强生产要素协调,积极争取优惠电价政策,支持担保公司增资扩股。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抓好国有投资经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把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快支柱产业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继续巩固和拓展柑橘销售市场,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分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支持柑橘加工企业发展,加快柑橘气调库、小型贮藏库建设和小型选果机推广应用,年内新增椪柑品改低改20万亩,提升柑橘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烟草产业,重点抓好全国烟叶新区开发和永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加快烟基配套工程建设,普及标准化生产,打造“湘西金叶”品牌。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和特色生态渔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茶叶、商品蔬菜、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整合湘西椪柑、湘西黄牛、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等品牌,支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展示湘西农产品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二是搞好农业配套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年内新补贴农机6000台(套)。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重点,引导农村土地向大户、合作农场、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切实抓好耕地质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大力发展农村集约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大户能人发展,重点抓好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农村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启动“百万农民大培训”,抓好优质种苗、科普示范、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加强气象预报预警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扶贫开发的基本战略不动摇,坚持扶贫开发的力度不减弱,积极争取和落实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各项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大力推进中高海拔地区产业扶贫,切实抓好327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和108个第一支部书记驻点移民村工作,继续推进村级集体产业窗口建设,加大对库区移民和搬迁农户的扶持力度,抓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开发,启动湘西能工巧匠扶贫创业园建设,全面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以“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为目标,加强主导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和村风文明建设,纵深推进2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三)整合提升旅游产业。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大整合、大升级、大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亿元。一是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完成全州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芙蓉镇景点圈规划编制。进一步增强凤凰龙头作用,重点抓好凤凰古城创建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景区景点规范管理,推进凤凰旅游拓展升级。加快吉首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重点抓好乾州古城景点圈建设和吉首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推进“湘西坊”创业园建设,整合矮寨特大悬索桥、公路奇观、德夯苗寨、大龙洞瀑布、峒河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峒河沿线风景长廊。加快芙蓉镇景点圈建设,理顺经营管理体制,抓好猛洞河、坐龙峡、红石林等景区旅游资源整合,推进景区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培植和打造我州旅游产业第二增长极。加快里耶古城景点圈建设,突出抓好里耶古城遗址保护、古城街区整治和秦简博物馆等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培育新的旅游热点。二是着力提升文化内涵。依托生态文化资源,以两条风景线和三大核心景点圈为重点,大力推进“百个特色村落、千栋百年老宅、万户民族民居”保护整治,年内启动20个特色民族村落保护整治工程。加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争取湘西文化自然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大力扶持民族旅游商品加工企业、民族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文化旅游商品,积极发展旅游定点购物,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三是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加大旅游产品营销推介力度,积极谋划举办重大旅游节庆活动,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拓展客源市场。加大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支持旅游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旅游战略投资者,增强市场主体的带动力。规范旅游行业服务管理,抓好游客服务中心、导游队伍和旅行社、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着力建设新型城镇。突出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加快推进以州府吉首为龙头、7个县城为骨干、中心乡镇为依托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全州城镇化率达37%。一是加快州府吉首建设。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州市共建共管。围绕“民族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区域工业加工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抓好吉首“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彰显民族特色。加大吉首老城区环境整治、乾州新区和吉凤新区开发力度,启动城市外环线建设,继续推进东环路桥、城市进出口道路提质和城市连接线建设,加快中铁置业?世纪山水商住会展中心建设,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峒河沿线环境整治,启动管道天然气工程,新建一批停车场、公交枢纽站场、休闲公园等市政设施。二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突出抓好7个县城老城改造和新区拓展,加强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园林绿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国道209凤凰、龙山绕城线和国道319泸溪绕城线建设,启动县城管道天然气工程,6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全面完成垃圾处理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30个重点集镇建设,加强中心乡镇与骨干道路、工业小区、新农村、库区移民安置区统一规划建设,注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建设和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城镇。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好城市资产经营,做大做强吉凤投资公司和8县市城投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和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着力提升投融资能力。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城市土地储备,促进城市建设良性滚动发展。规范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经营和管理,拓宽城镇建设筹资渠道。抓好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吉首地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和监管制度。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行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放宽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政策,帮助解决其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办法,探索建立失地农民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继续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强化城市管理效能监察,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

  五、注重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级政府的最大责任,立足民生之本,排解民生之困,提升民生之乐,保障民生之安,全面完成省为民办实事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和援助帮扶体系,加强以职业技能、劳务输出、自主创业为重点的就业培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大学生、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抓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工作,继续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管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让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加大“五项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力度,新增参保4万人以上,抓好龙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年内完成保障性住房4407套22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5700套34万平方米。

  (二)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强州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72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抓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县市职业学校建设等教育工程。支持吉首大学和吉大师院发展,完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配套设施,加快湘西经贸学校异地新建。抓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二是支持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引导资金,加大州本级财政科技引导的投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实施引智、引技工程,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抓好“132”人才工程、“人才兴企”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州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和部分县市人民医院业务用房建设,继续抓好乡镇卫生院、合格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参合率90%以上。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吉首、龙山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及零差率销售工作。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逐步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纳入政府补助补偿范围。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四是加强文化强州建设。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发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民间工艺等文化业态,打造文化品牌,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抓好文化产业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建设,加强民族文化发掘和文艺作品创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继续抓好地方志编纂和文化典籍整理。五是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等长效机制,抓好县乡计生服务站所建设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发挥计生协会作用,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拥军优属和军转干部、退伍军人安置工作。重视和加强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统筹抓好统计、工商、税务、邮政、质监、外事、侨务、档案、保密、人防、红十字会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8.2万亩。大力实施“八百里绿色行动”拓展工程,完成公路沿线、旅游风景区、城镇周边和河流两岸绿化造林4万亩。积极发展油茶产业,扩大速生丰产林和林果、林药基地规模。加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封山育林、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加强沼气池后续管理,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抓好凤凰、花垣、永顺、龙山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和凤凰官庄、永顺老司城、龙山洗车等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持耕地占补动态平衡。大力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保障经济建设用地需求。继续抓好矿山整治整合,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矿业秩序稳定。继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重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增强防灾减灾服务功能。四是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对新项目的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控环境污染源。加大环保监测和执法力度,继续抓好花垣“锰三角”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巩固锰锌污染治理成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试点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强化社会综合管理。坚决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继续抓好处置非法集资后续工作,加快涉案企业的资产债务处置,完成面上涉案企业集资款清退工作。认真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全面推行维护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增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提高综合应急处置能力。高度重视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畅通和规范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湘西创建活动,依法打击涉黑涉恶涉枪和“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治“黄赌毒”,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等工作,重点加强矿山、尾矿库、交通、消防、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建议提案集中提交方式的改变,改进和创新办理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办理质量。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推进依法治州,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解决贫困群众诉讼难问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改善办公条件,着力增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争取和落实各项民族优惠政策,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搞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充分发挥驻州部队和武警官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坚持科学施政,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实现加快发展,推进富民强州,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创新管理方式。突出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机构,理顺部门职责,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加快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工作重点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努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行政效能年”建设,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大力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完善落实限时办结、首问负责、部门协作、绩效考核等制度,抓好考核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督查考评和结果运用,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带好班子、带好队伍、带好风气。继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宗旨意识,提高引导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强化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落实重大问题集体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意见,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查处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制度,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和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大力推进阳光政务,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办事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抓好州、县市政务服务中心规范运作,推进政务公开人进、事进、权进“三进”工作,将政务中心建成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受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改进工作作风。建立领导干部下基层考评机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发展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加强行政效能监督检查,推进政务督查与党委督查、人大代表依法监督、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采取跟踪督办、信息反馈、情况通报、舆论曝光等措施,强力推进决策决议落实,提高行政执行力。继续推进纳税人评议职能部门行风活动,重点对机关单位及领导干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法纪观念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评议,着力抓好整改落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公务员政纪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大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三联”工作制度,强化指导、协调、服务、督查等职责,深入企业一线,深入项目实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大力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强化制度信用、政策信用和程序信用,制止和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严厉惩诫各类失信行为,提升政府、企业和社会诚信,改善信用环境。大力开展环境专项整治。突出重大项目施工环境整治,坚持依法依规依政策办事,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从严从快处置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强行阻工、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破坏施工环境的行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突出企业发展环境整治,坚决杜绝对企业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行为,依法查处各种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突出旅游环境整治,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严厉打击“黑导”和欺诈游客的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我州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州的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努力开创科学跨越、富民强州新局面!

  词汇注释:

  省“双百” 工程:省重点支持100个骨干项目,培育一批过100亿元的企业。

  省“小巨人”企业:省重点支持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成长性好、发展来势好的中小企业。

  省“四千工程”:省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千亿企业、千亿园区。

  省“百家企业”:省统一监控的100家年耗能量在4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

  五个百亿产业:今后一个时期,我州将重点打造的锰、锌、钒、光伏和生物等5个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132”人才工程:培育10名省级以上拔尖科技人才、30名州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名优秀梯队后备人才。

  “三品认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五项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