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发言(摘录)
优化我州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民盟湘西州委:近年来,我州在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和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政策措施依然“高位运行”,政务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非公经济社会认同度依然偏低等问题。
建议:一是挖掉“三尺硬土”,让政策落地生根。强化干部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教育,全身心投入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完善调整机构编制政策,逐步将执收执法部门下属的自收自支单位转为全额拨款单位,特别是将那些可设可不设的自收自支单位予以合并或取缔,并增加财政工作预算。全面落实好现有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优助新,做大做强,让非公经济释放更大的“红利”。二是排除“利益雷区”,让政务更加高效。完善优化政务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满足群众办事需求。严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凡阻碍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部门和个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让权力腐败的根系无法滋生。三是打破“思维禁锢”,让社会形成认同。提高非公企业政治待遇,大力支持社会阅历丰富、政治意识较强、示范带动力较大、敢为老百姓代言的非公企业家参与政治生活。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奖补机制,对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人才给予奖励,充分发挥企业大户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养非公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引导非公企业致富思源、反哺社会、扶贫济困。大力宣传推介非公有制企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创业经验,真正形成“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社会认同。
扶持我州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州工商联:近年来,我州中小微企业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但我州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缺环境、缺资金、缺管理,用地难、创新难、用工难“三缺三难”问题。
建议:一是优化服务,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对服务过程中吃、拿、卡、要现象与人员,公开曝光、问责,形成震慑。进一步优化审批制度,推动审批事项“减、放、转、并”。切实加强对市场环境监管,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树立信心,增强企业发展动力。要分析形势,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应对危机;鼓励转型,推动企业化危为安。三是减轻负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全面落实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压力,不增加企业负担。四是破解难题,缓解企业要素制约。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加大培训管理力度。
推进我州新型城镇化
张正跃委员:前不久我州召开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即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和多项配套措施。近年来,我州新型城镇化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表现在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功能配套不健全;城乡规划不断加强,但城镇管理难到位;城镇建设不断投入,但资金土地压力大。
建议:一是调整全州经济发展的思路。发展思路要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转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扶贫攻坚并重。二是认真抓好规划的合理布局。制定《湘西州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明确州政府的规划管理权限,加强对州府吉首和七个县城的规划编制管理。三是大胆放开农民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凡在城镇有固定工作或者有自有住房的农业人口,一律可以自愿申请进城落户,并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四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强调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融资作用。放宽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和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资运营。适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公益设施服务价格。五是做大做强我州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把这两个产业培育成我州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为城市建设更好地服务。六是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以市民方便就业和宜居为目的,把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
做强特色农业 促进产业升级
彭际淼委员:发展我州农业,就是要立足湘西特色,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助力我州同步全面小康的实现。
建议:一是围绕标准园、示范园、精品园的“三园”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基地、种苗基地、示范基地建设。采用“产业+企业+基地+农民”等模式,高质量建设好优质产业基地。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打造特色鲜明、效益突出、质量一流的特色产业种苗基地。二是围绕企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的“三化”思路,狠抓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市场流通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借助外力引进一批、投资联合挂靠一批龙头企业。扶持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物流市场建设,组织企业、合作社、大户参加各类展会,发展农村新型贸易业,搞好市场流通。三是围绕支撑力、牵引力、推动力的“三力”思路,加强农业先进、关键、实用技术的推广、攻关和掌握。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广泛开展农业科研协作,大力培育适合武陵山区的特色农作物支柱品种。多层次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四是围绕绿色产品、环保产品、安全产品的“三品”思路,全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安全化监管、品牌化引领。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国内标准,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提高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落实安全化监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把品牌做响。五是围绕政策链、资金链、设施链的“三链”思路,着力加大特色产业的政策、资金、设施投入。打好西部牌、民族牌、试点牌,用好政策。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农民自筹、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长效投入机制。完善设施,提高产业基地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加快我州农村土地流转
田茂君委员:我州土地流转主要有专业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大户能人带动、乡镇党委政府引导四种类型。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防止了田土抛荒,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我州存在社会保障机制弱,土地合理流转受到抑制;农户地块过于分散,土地流转制约大;流转行为不规范,矛盾纠纷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
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调动广大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加大土地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好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推进土地流转的关系。二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方式。对土地流转的范围和利用进行科学规划,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鼓励社会资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农用土地开发,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进一步巩固农民对所流转土地的长期收益权。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实施过程中,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使用全州统一规范的合同样本签订合同,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尽快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市场评定、评估标准,科学评价农村土地价值。健全完善土地纠纷仲裁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建立规模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对申请转入土地的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审核。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四是尽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依托现有的乡镇三资服务中心,把土地流转服务纳入其工作范畴。通过成立各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全州农村土地流转动态信息库等方式,强化土地流转的组织化程度。
我州中等职业教育亟待加强
杨世全委员:我州中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通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州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9所,三年注册学生24907人,就业率达98%。但是,目前制约我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也很突出,表现在条件差、队伍弱、招生难。
建议:一是健全中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县、市政府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足额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并按辖区内人口数人均1元以上标准,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二是拓宽职业教育资金筹措渠道。州、市县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中职的奖补资金和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资金;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个人捐赠;中等职业学校需要上缴的建设规费,享受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进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对所辖县市职业教育的督查与指导。四是控制普高教育发展节奏,积极扩大中职教育规模。县、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中等职业学校要拓宽生源渠道。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治理整顿招生秩序。五是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六是营造良好的中职教育发展环境,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
改革森林资源评价体系 加大绿色湘西建设投入
民盟湘西州委:目前,我州有574.2万亩森林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126.5万亩森林划为省级公益林,公益林面积占全州林地面积的41.21%。因林区土地多数为阴冷地,种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较低,出现了森林保护越好,农民收入越低的怪现象,挫伤林农从事森林保护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绿色湘西建设进程。
建议:一是改革森林资源评价体系,大幅提高森林生态补偿金标准。建议参考银行定期存款利息和每年的通胀指数,每年的生态补偿金至少达百元以上,一时难以达到这个数,也应逐年较大幅度提高补偿金标准。同时,还应根据公益林生态效益的高低划分不同等级,生态效益好的多补,反之亦然。二是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林农脱贫、林区发展和绿色湘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州县(市)政府采取扩大低保面、生态移民、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扶持政策等有力措施,提高林农收入。州政府根据我州林业发展需要实际,确定国营林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其富余人员妥善安置。三是加强林权管理服务,开展林权流转、抵押和林地收储等试点。建立健全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两个平台,为林农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四是设立绿色湘西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凝聚各方力量建设绿色湘西。科学制定绿色湘西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明确各方职责和操作步骤。聚集各方资金和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为绿色湘西建设献计出力。
发展湘西黄牛黑猪产业
泸溪县委员组:我州养殖黄牛、黑猪历史悠久,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兴起,州内肉牛、生猪养殖更是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然而,我州肉牛、生猪产业化程度低,基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等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建议:一是提高认识,树立信心。我州天然载畜量大,农民有养殖习惯。近期,我州又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北京资源集团,解决了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具备了推进湘西黄牛、湘西黑猪产业化的条件。同时,黄牛黑猪产业是我州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养殖覆盖面广,抗病力较强,疫病防控技术成熟,又是低碳有机的环保产业,绿色、无公害的安全食品,市场需求大,给农民养殖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建好基地,创新模式。制定出台湘西黄牛、湘西黑猪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小规模大群体、小集中大分散”和“集约化发展与小户型养殖”并举的办法,促进公司与农户联营,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创新基地建设模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建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三是完善支撑,夯实基础。完善行政支撑体系,加强对产业的具体领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立产业建设发展资金;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建立信贷担保机制;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完善环境支撑体系,改善养殖条件。四是延长产业,增强后劲。引进扶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高的肉类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加工企业开发冷鲜肉制品、腊肉制品、餐饮食品和休闲食品。完善湘西黄牛、湘西黑猪营销网络,加快州内牲畜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市场批发交易平台,鼓励农村经纪人外出开拓新市场,发展畜产品冷藏、运输、贩运等物流产业,做好湘西黄牛、湘西黑猪品牌的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力。
促进湘西旅游产业效益最大化
陈茜委员:打造“湘西旅游精品套餐”这张王牌是推动湘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从2013年凤凰古城收费后“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仍然高达60多万人次,神秘湘西对国内外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实现我州旅游产业效益最大化,要着重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更长久地把游客留在州内。二是如何让游客心甘情愿花更多钱。三是如何挖掘更多潜在游客。四是如何完善管理、实现全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建议:一是强化我州整体利益概念,统筹安排各县市旅游产业发展。首先,我州旅游职能部门要科学规划全州旅游产业开发,根据各县市资源、条件和特点实施不同方案,避免低质量重复建设。其次,倾力宣传黄金周湘西旅游精品;大力开发旅游消费精品项目,集合成湘西独具特色的娱乐盛会;组建专职、专业的策划、营销、管理团队,实行对湘西旅游整体的全方位包装和推广。二是弘扬“旅游扶贫”政策理念,积极争取多渠道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专项资金和相关政策项目的扶持,逐个突破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最优分配。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向各银行争取更大支持力度,探索政府、企业、集体、个人之间更灵活的投资融资和扶贫开发方式。三是完善监管机制,保障我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强化产业监管、注重保护传承、完善商品管理、注重媒体管理。
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
永顺县委员组: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州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针对我州社会化养老存在的现行模式有弊端、思想认识跟不上、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建议: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组织,确定专人,落实工作责任,制定本区域社会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把握工作重点,明确社会化养老服务目标。将养老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公办养老福利机构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化养老政策措施。实行“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加快扶持发展老年服务业,完善已出台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创办养老服务业。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力推社会化养老健康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重点保障“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高龄老人与普惠所有老人相结合和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社会力量,构建服务网络,共同推进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护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
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城镇化建设中作用
李炎委员:公积金根本功能就是住房保障功能,我州住房公积金有能力支持全州城镇化建设。截至2013年12月,全州累计归集公积金37.06亿元、余额25.32亿元(2013年归集公积金7.26亿元)。到2013年10月,我州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22.85亿元,占所有金融机构同类贷款总额的89.84%,在推动全州住房制度改革,支持城镇化建设,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培育和发展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帮助广大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议:一是增加公积金存量,把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纳入州政府对县市目标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二是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公积金建制,把为职工缴存公积金写入我州劳动合同文本,真正让在城镇稳定生活就业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沈扬委员:我州以同建同治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推进农村同建同治工作,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打造“美丽乡村”,努力将我州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公园,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湘西。
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突出“原貌整治、塑造特色”原则,实现我州农村自然美、构建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三是加强农村基本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基础。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公路、能源、电网、人居环境、教育文化卫生等8个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青山绿水。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工程、畜禽养殖治理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资源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农村环保长效运行管控机制,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探索创新处理的新措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五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发展生态农业,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六是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发展支撑。
转变扶贫方式 加快同步小康
宋永华委员:我州地处国家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然而,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返贫速度快在我州农村,甚至曾经的布点村依然存在。因此,我州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要求,转变扶贫方式,加快同步小康。
建议:一是时间要由二变五。将过去驻村扶贫时间一轮2年改为5年或5年以上。2年时间,时间过短,扶贫计划难以实现,扶贫效果就大打折扣。二是规划要“长短结合”。驻村工作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既制定出本轮扶贫的短期规划,又要制定出实现小康、长富久安的远景规划。三是资金要“统一整合”。要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国土整理等涉农资源,实现整合资源大突破,以贫困村为平台,统筹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保证足额及时到位。四是理念要“精准精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的指示精神,按照“精准化和精细化扶贫”新理念,加强我州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切实保障民生,保证农民子女入学。推进精细化扶贫,就是针对每家每户的情况,把账算细,一家一户都要制定脱贫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中,强化帮扶的针对性,改变过去单纯“送资金”为“送项目、送科技、送资金、送温暖”。五是人员要“精兵强将”。选派的扶贫工作队员必须政治素质好,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上敢于担当,敢于创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