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瓶颈的探讨

来源:《湘西工作》2022/9 作者:州纪委监委年轻干部基层调研组 2022-11-02 08:58

近年来,全州县统筹、乡组织、村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利益链接机制不断健全,广大农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有力有序。2021 年,全州 1789 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向好,实现村集体总收入 1.75 亿元,除 11 个城市社区外,行政村收入全部实现 5 万元以上。

一、湘西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从村集体经济收入类型来看,主要有五种:一是农业发展型。以传统农林牧结合的产业为主,如古丈县 2020 至 2021 年,投入 1 个多亿,流转 62 个村 1.2 万亩土地打造集体产业基地;其他县市优质稻、小水果、畜牧业等蓬勃发展。二是资源利用型。永顺县润雅乡麻阳村利用火龙山温泉对外出租进行旅游开发,每年集体收租金 18 万元。花垣县青龙村将废弃的矿山修整后,建设养殖场,引进外商经营,每年收入租金 15 万元。三是投资分红型。将资产资金入股到企业,按比例获得收益。花垣县花垣镇夯渡村投入资金 50 万元入股东升药材公司;保靖县迁陵镇阿扎河村投入资金 50 万元入股 202 温泉,均按比例分成。永顺县灵溪镇多个村入股猛洞河开发区公司 , 用于建设特色农产品冷链仓储基地。四是服务经营型。少数村探索由传统农业进军服务行业。吉首市双塘镇新田村成立劳务公司和物业公司,承包垃圾清运和小区物业管理,半年内实现集体收入60 万元。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劳务公司成立不久,就承接房车露营基地、摄影亭、梯田漂流、美食一条街等硬件,同时承接大米厂、炼油厂的建设和经营,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 50 万元以上。永顺县高坪乡场坪村共整合资金 180 万元修建小型农贸市场,每年收取摊位费 10 万元。五是政府统筹型。对于一些先天条件不足、发展基础薄弱、有移民搬迁的行政村,县市政府统筹资金,主要采取投入光伏发电、购买特殊动产出租、建设大棚等方式,给予最基础的经济保障。吉首市己略乡在全州首创乡投公司,为辖区所有村给予 5 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

二、湘西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

思想认识站位不高,主动实践作为不够。一是安于现状保守经营。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够,仅仅停留在完成上级指标任务上,特别是一些村干部多数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担心经营失败,群众埋怨,更怕受到处理,因此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县乡配合协作不够紧密。职能部门在一些项目资金投入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统筹,沟通合作不够,乡镇一级受权责职能局限,久而久之导致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三是配套机制没有及时有效跟进。政策红线与现实需求存在矛盾,农村集体可用地指标受到一定限制。如吉首市己略乡红坪村利用原修路征收的闲置土地打造茶叶观光基地,由于部分规划调整,在卫片执法过程中,部分基地被要求整改拆除。又如保靖县碗米坡镇柳树坪村,临近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和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省移动公司驻村工作队投入 300 万建设资金受用地红线的影响至今趴账。在调研过程中,80% 的村反映无地可用。四是慢作为的形式主义仍然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相关部门未对产业后期发展和运营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管。龙山县内溪乡五官村,在原工作队撤离、新工作队入驻期间的真空期,近300 亩迷迭香几乎荒废。吉首市乾州街道三岔坪村在政府征收储备地后,被给予村级自留地 23 亩,经过三年时间仍未办理好相关手续。

蚕娘的喜悦 龙权 / 摄

整体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后续发展疲软。一是先天条件不足。全州产业体系较散、经济体量较小、综合实力较弱,农村集体经济起步较晚,目前劳务输出仍然是农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因打工潮和村民迁移、村落自然消亡,农村空心化趋势逐年明显。二是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民俗民宿、云雾花海、亲子滑草、土家苗寨等全域旅游衍生产业众多,但高开低走、客流不足趋势也愈发明显。保靖县碗米坡镇陇木洞村生态休闲游曾经一票难求,随着其他周边县市同类型产业兴起,在火爆一年后,陇木洞效应逐步降温。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一。各县市财政收入和经济实力不一,在推动发展上有快慢之差,在打造特色产业上有强弱之分,在扶持力度上有大小之别。从近 8 年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情况来看,永顺县、龙山县、泸溪县分别以 17.9 亿元、16.7 亿元、14.07 亿元排在前三;从2021 年村(社区)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来看,古丈县、泸溪县、吉首市分别以25.9 万元、13 万元、12.2 万元排在前三。

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一是村级班子缺少懂经济的 CEO。很多年富力强、眼界开阔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或创业,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都是村两委成员担任,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调研走访的村当中,95% 以上的村干部甚至不知道州、县相关发展集体经济文件制度。二是村级经济组织缺少懂运营的操盘手。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简单聘请大户代管,这类大户在单一的种养殖上有一定技术,但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没有长远发展的统筹谋划,也没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能力。三是村级产业发展缺少懂技术的排头兵。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无人干事成为主要因素。有文化、会生产、懂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几乎没有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的土专家田秀才,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使他们急需外出赚快钱。

三、湘西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议

进一步转变思路,实现集体经济良性循环。一是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出击。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探索共建共享、产业融合、模式再造等多种形式,围绕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规范使用农村集体三资,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为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从无序发展到创新实践。提前做好空间规划,有效解决政策红线与土地使用的矛盾。注重统和分的关系,把没有特色资源、位置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用行政手段统起来;把资源禀赋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村,用市场的手段激发潜力。三是要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要采取以强带弱强强联合互助共建等形式,在产业区域结构调整、村集体资源再配置等方面不断发力,整合发掘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勇于跳出传统农业局限,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培养人才,激发基层组织内生动力。一是选拔一批。结合两委换届、日常考核,淘汰一批责任意识差、思想观念旧、履职能力弱的村干部,让懂技术、会经营、有能力的人进入村级班子。二是吸收一批。大力推广智慧小巷·西望你来武陵人才评选等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懂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异士,从资金和项目上支持倾斜,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三是鼓励一批。从机关单位、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干部,通过担任驻村第一支书、专营村级经济组织等方式,壮大充实基层队伍。四是培育一批。依托州内高校,定向培养农村所需人才,让农村建设队伍与时俱进、永不断层。

进一步完善机制,助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机制。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成立经济合作社,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合作社章程需删繁就简,让群众一目了然。二是建立健全财政配套机制。持续加强对村级三资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基层微腐败。完善以奖代补、以补促建方式,重点扶持生产发展有办法、市场营销有潜力的产业项目,让真正急需财政支持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得到实惠。三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那些敢于担当、勇于尝试、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最大限度容错纠错,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执笔人:王耀宗、刘星、粟长清、贾青霖)

责任编辑:徐夏敏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