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中的镇馆之宝

——汉马钮铜錞于

来源:《湘西工作》2022/4 作者:州文旅广电局、州博物馆 2022-09-02 14:59

湘西地区,自清代以来,就陆续有窖藏文物出土。以汉代居多,战国较少。种类有錞于、钲、洗、釜、盘等。在山坡、河岸、水井、天坑边均有出土。对于窖藏现象,一般认为与祭祀、生产生活、人民迁徙、军队战争有关。结合湘西战国、汉代战争频繁的历史事实,湘西窖藏铜器多数是军队因战争缘故而遗留。在出土的窖藏铜器文物中,部分文物极具代表性,而汉马钮铜錞于为窖藏文物中的精品,堪称湘西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汉马钮铜錞于,生产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錞于是战国至汉代军队中,用于与战鼓配合而指挥进退的打击乐器。《淮南子·兵略训》中写道“两军相当,鼓錞相望”,击鼓就进攻,鸣金则收兵。“鸣金收兵”中的“金”指的就是这类乐器。州博物馆收藏的汉马钮錞于就是其中的精品。1975年4月19日,龙山县白羊溪乡红星村村民外出寻找水源时,在一棵大树下的天坑里挖出这件青铜錞于。湘西州博物馆工作人员闻讯后前往实地进行调查,经过初步识别和鉴定,判定为汉代的青铜文物,并于1975年5月7日正式接收入库。

二、制作精良、造型优美

汉马钮铜錞于通高66厘米、重16.5千克。它的造型比例较高,器身两侧可见凸起铜范线贯穿,为合范铸造法铸造。具体方法为制作一个比錞于稍小的实心内范,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稍大于錞于的外范块组合覆盖在内范周围,外范与内范之间有的空隙即为需要铸造的錞于本体。外范合拢后,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有浇注孔,把一定比例的铜合金溶液由范孔处倒入。待冷却后,打开外范掏出内范,即得到錞于毛坯,再经过打磨精修即可成型。经过现代对青铜铸造工艺的复原,铜錞于刚铸造成型时外表呈现金黄的金属光泽,经过两千余年的埋藏氧化器物逐渐呈现出铜绿色,颜色的改变也彰显着铜錞于悠久的历史。

湘西州博物馆藏的马钮錞于整体外观为直立筒形,内部中空。肩部外鼓,而后由肩部整体向下收缩。器身通体无纹饰,顶部为平顶盘状,唇口边较宽,盘中央铸有中空马形钮,可用绳悬挂敲击。战马耳目清晰,嘴含马衔,嘴微张做昂首嘶鸣之状,马身上辔,马背饰鞍。马衔、马辔、马鞍等部件均以波浪纹、圆圈纹、凸弦纹等纹饰刻划组合而成。马腿部微曲下蹲,意欲奔腾而出。马钮整体造型优美矫健、神态生动。

汉马钮铜錞于

汉马钮铜錞于细节

三、稀少罕见、意义特殊

马钮錞于在古籍中已有记载。据宋代金石图录《宣和博古图》和《容斋续笔》中分别记载有一件。能明确记载出土地点的马钮錞于,目前湖南仅此一件。从錞于出土数量来看,湘西是目前全国出土錞于较多的地区,但常见的为桥型钮和虎型钮,马钮型錞于较为罕见、出土量极为稀少,因而十分珍贵。1994年12月,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杜乃松、郝本性、高至喜共同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为我国已经出土的錞于文物中的珍品。2006年6月,经湖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再次对汉马纽錞于进行鉴定,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马钮形态的錞于出土对湘西有特殊的意义。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武陵山脉,为山地丘陵地貌,少有马匹,两千多年前湘西是古代巴人及其后裔活动的主要区域,那个时候不同族别的文化传入多依靠战争、交易、迁徙等形式。这件埋藏于古代战场地下的汉马钮铜錞于与其他窖藏文物一起,印证了两千年前的湘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湘西的文化也是通过战争与中原文明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与交流,民族交流与融合也得以顺着历史的车轮而发展。

四、面向观众,文物“活起来”

汉马钮铜錞于出土后,经过初步清理保护,其状态稳定下来。自马钮錞于进入州博物馆收藏以后,一直作为湘西地区古代文化的代表而被陈列展览。2017年9月20日,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在《古韵湘西——湘西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里,汉马钮錞于作为窖藏文物精品陈列于独立展柜中。

2021年8月,汉马钮铜錞于作为州博物馆的出土文物代表参加湖南省日报社、湖南省考古学会、湖南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暨百件出土文物精品推介”活动,荣获湖南省网络人气出土文物精品第二名。

(栏目支持:州文旅广电局、州博物馆)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