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图片信息

老司城生长“新故事” 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2023-06-19 08:00 作者:吴宜芝 伍珊珊 钱绍敏 包伦金 来源:团结报 【字体:

  老司城生长“新故事”

  夏日的老司城,万峰叠翠,山环水绕,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碰撞。 永顺县委宣传部提供

  雾起时,土司风云便显现了。

  薄雾沿着山峦蔓延,如同汹涌波涛。雾重时,只有山巅凸在云雾之上。待到云破日出,薄雾之上的群山尖锋宛如成群神武的骏马飞奔而来。

  这就是湘西州永顺县老司城遗址的著名景观“万马归朝”。

  盛夏时节,走进老司城,追逐一个王朝的余辉,目睹一座遗址的新生。

  夕阳西下,站在老司城遗址上,追逐一个王朝的余辉。 永顺县委宣传部提供

  车从永顺县城出发,东行约20公里便来到了灵溪镇司城村村口,古朴的道路把游客引向灵溪河畔,也引向历史的深处。

  隔河而眺,老司城依山而建,周边山脊线形成自然城墙,灵溪河两岸悬崖峭壁,形成天然护栏。这些天成的卫戍,和一系列军事设施,体现了自然地形与军事防御的完美统一,至今仍依稀闪动着那些年角鼓齐鸣、流矢横飞的情景。

  阵阵风声中,当地一首流传数百年的民谣又在耳畔响起:“土王坐在老司城,一统乾坤……”

  老司城是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兴建于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核心区面积25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特征代表性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

  它是永顺彭氏政权统治古溪州地区近600年的治所,是古溪州政治、经济、生活、文化和军事中心,遗存年代涵盖了五代梁、唐、晋、汉、周及宋、元、明、清等诸朝。

  这就是经过28代35位土司苦心经营的“巍巍乎五溪之巨镇,郁郁乎百里之边城”的辉煌王城。这就是清代诗人彭施铎曾用“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喻之繁华的昌盛古都。

  2021年初,土司大营度假区开园了。如今,它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游玩、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景区。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牛角号声勾魂摄魄,雕梁画栋的祖师殿顶上,鸟儿“扑啦啦”飞起,红灯万盏的长街顿时肃然,土司王身着瑰丽王袍,在兵丁簇拥下昂然而来……

  站在老司城遗址上,游客常想象这样的场景。

  但在考古学家手铲下复活的老司城的气度远超游客想象的恢弘,当地居民自认为了如指掌的遥远历史,那些看似清晰的遗产,仍笼罩着更多期待世人揭开的迷雾。

  为此,如何让更多人走进这片土地,反复揣摩史书背后那些未及细表的深意?如何将重见天日的蛛丝马迹连缀成真正的生活,从而释放更多的价值与能量?成为老司城遗址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的永恒“课题”。

  “近年来,永顺县坚持遗址保护、突出文化挖掘、加大开发利用,统筹推进老司城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永顺土司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杰说,2016年以来,已有1.7亿元资金用于老司城的文物安防、消防等本体保护,以及陈列布展、文物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展示,核心区道路新扩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保护,始终是老司城遗址的第一要义,但同时,沉寂的“池塘”也要引入活水。

  “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发展观光游、研学游,让历史文脉在人们的沉浸式观光、体验中实现活态传承。”熊杰表示,近年,长沙、岳阳、常德等地区和湘西州内中小学校的5万余名师生在老司城开展研学活动。

  如今,行走在这个“国度”的残垣上,仍能看到矗立千年的祖师殿上的朦胧金辉;摆手舞、毛古斯、哭嫁歌等非遗的“回响”,仍悠悠落入波光粼粼的灵溪河;狭缝中生长的萋萋草木,在新故事中被赋予见证那段波诡云谲岁月的使命;司城村也因老司城而闻名遐迩,旅游发展起来了,民俗表演、餐饮等行业让16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2年7月,永顺县首届“双世”文化旅游节之土家族美食节在土司大营度假区举行,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别致的木屋、营帐掩映在绿意中;酷似“土司兵阵”的岩石群连绵不绝,浩瀚大气;步步惊心网红桥、悬崖秋千、旱雪滑道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夏日时节,不少州内外游客走进土司大营度假区,晚听土司故事,晨观云海日出。

  如果说,老司城是世界舞台上耀眼的“文化”明珠,那么土司大营度假区就是让文旅融合“新芽”拔节生长的探索。

  为了丰富老司城的旅游业态,2021年初,距离遗址公园5-8分钟车程的万马归朝景点对面,土司大营开园了。

  以“彭氏土司安营扎寨”为主题,土司大营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游玩、农文旅融合于一体。去年7月,永顺县首届“双世”文化旅游节之土家族美食节在这里举行,来参加活动的自驾游车队绵延近20公里。

  “如今,土司大营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1-5月已经接待游客13万余人,旅游收入170余万元。”熊杰说,土司大营的开发营业,带动了周边村寨的发展,增加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渠道。

  云雾将散时,站在土司大营观景台上,游客很容易从万马归朝的壮阔联想到土司王朝的传奇。

  今天,历史的想象已被延伸得更加广阔,老司城也生长出越来越多的“新故事”。 (吴宜芝 钱绍敏  包伦金)

   清晨,在老司城“万马归朝”景点,薄雾沿着山峦蔓延,如同汹涌波涛,光晕与云海交相呼应,蔚为壮观。 永顺县委宣传部提供

  老司城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是时代命题。

  走进以山为障、以水为池的老司城,层层叠叠的古城遗址,从灵溪河畔整齐往山上排布,斑驳的城墙写满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依稀能看出老司城“王都”的样貌。沿灵溪河泛舟而下,两岸风光旖旎,祖师殿气势恢弘。

  永顺土司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杰介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独特管理智慧。

  如何让这一智慧为更多人知晓,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只是被当做珍稀物品保留下来,而要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老司城坚持走传承发展之路,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期间,风景秀丽的灵溪河畔码头,一场还原当年土司王彭翼南带领土家族精兵强将受命出征抗击倭寇的恢宏历史和出征实景秀精彩上演。与此同时,在土司大营度假区,土家古韵迎客歌加迎宾酒、土家姑娘抛绣球、土家后生抢绣球抱得美人归等毕兹卡狂欢夜节目精彩纷呈,游客尽享文旅盛宴。

  “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可以让大家都能方便地接触到文化遗产,也有利于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是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一种尝试。”熊杰说。接下来,老司城将继续深入挖掘土司文化,尝试以新路径来传承利用文化遗产。在运用现代技术,讲好文化遗产故事的同时,坚持文旅融合,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路径,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以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及文化价值。

  为此,老司城坚持不断输出“打动人心”的旅游产品,包括实景演艺、文创旅游纪念品、节庆活动等,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理解、想象和体验,使文化遗产内含的精神和文化深入人心。

  同时,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置非遗展演、互动项目,在博物馆定期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作为一种活态传承方式,提升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体验和认同。

  在留住传统村落的“原味”方面,适当保留部分具有传统韵味的手工技艺以及传统习俗等,再现即将消逝的传统场景,并着力改善原居民居住环境,扶持原居民从事民俗表演、餐饮等行业,拓展增收渠道,解决遗址保护利用与原居民生存发展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这些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形式探索,正在被广泛实践并不断成功。2023年1至5月,老司城接待人次130916人,旅游收入171万余元。

  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老司城正通过特定方式被大众所关注与分享,在历史氤氲中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伍珊珊 钱绍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