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育花开——吉首市乾雅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小记
近年来,吉首市乾雅小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切实增强协同育人共识,围绕办好学生学校和家长学校的“两个学校”目标,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协同机制
乾雅小学坚持发挥学校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邀请教育专家、“五老”人员、家委会成员和家长代表担任家长学校相关职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座谈会等形式,一起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围绕学校发展实际,各抒己见、建言献策,营造“家校社”共育、共享、共策的良好氛围。同时,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纳入到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目标管理及绩效考核中,并建立完善了相关考核制度。
此外,该校还定期举办家长学校“优秀学员”“优秀家长代表”“最美老师”等评选活动,组织实地走访调研或开展现场会等,让大家共同参与到学校的监督管理、重大活动与教育评价中来,推动“家校社”共育工作常态化运行,构建“家校社”三方共同参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动紧密的协同育人机制。
注重专业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意味着家庭教育不再是家事、小事,而是上升成为国事、大事。
在乾雅小学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上,学校主要负责人采取讲课与互动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大量鲜活事例,生动讲解着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台下家长们听得认真,不时举手提问,或鼓掌回应,现场气氛活跃。这样的场景在乾雅小学的校园内并不罕见。
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家长学校,都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该校高度注重家长学校专职教师师资培养,经常性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品牌班主任到校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学校还建立了由“五老”代表、法治副校长、优秀家长、社会爱心人士和公益志愿者组成的“师资团队”,以此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社会参与度低、授课内容单一等问题。
为提升教育实效,该校还斥资为家长学校添置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教材读本和学习辅导资料,保证家长有书可读,有法可鉴。同时,家长学校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模式,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回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线下,利用家长沙龙、专家讲座、亲子活动、专题辅导等方式,学校邀请家长到校集中授课。线上,引导教师和家长加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湖南省家校共育网平台,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做到共性经验学习,个性问题突破。
家校共育成长
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医护人员、电力员工、手工艺人、公安民警……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家长走进课堂,登上讲台,和学生们畅谈经历、讲述故事和分享感悟,丰富学校课堂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拓展大家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引导孩子们向上向善向好。
该校以家长学校为纽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依据本土特色资源情况,针对性常态化开展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社会实践课程,打造了生活技能大比拼、亲子阅读、家长志愿护学岗、亲子劳动实践、一年级新生入泮礼、感恩教育大讲堂等一批叫得响的家长学校品牌课程。随着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不少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得到大幅提升。部分家长撰写的学习心得、家教感悟等,由学校集结成册印发,供新一届家长学员交流借鉴参考。
同时,该校一如既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生关切的、家长关心的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及时予以研究解答,破除大家的心理困惑:针对校园霸凌、校园欺凌相关报道带来的“舆情恐惧”“舆情焦虑”,采取开设辅导日、校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针对个别特定的“问题学生”,学校支持其中途选班级、选老师,让孩子贴近自己喜爱的老师,找到适宜自己的环境,重拾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乾雅小学被授予“湖南省教育系统第六批省级示范家长学校”称号,为全体教职工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增添了士气,提振了信心。
该校负责人向帮松表示:“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深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打造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高品质学校。”
相关文件: